中交華麗高速公路第三項目部生態施工紀實
金沙江流急坎陡、江勢驚險……
享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的云南麗江風光旖旎,處處充滿異域風情……
這里屬于高海撥地區,溝壑縱橫、干旱少雨,盡管植物種類繁多,但生態極為脆弱。曾幾何時,樹木遭到濫砍濫伐,植被被隨意破壞,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曾幾何時,當地政府出臺了專門的政策和方案,并下撥大量資金,通過全民動員全民參與的方式進行生態修復。
華麗高速公路是連接四川攀枝花和云南麗江的重要紐帶,全線長150.9公里。為了踐行習總書記關于保護長江中上游生態環境的指示,中交華麗高速公路第三項目部秉承“建一條高速公路、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片環境、造福一方百姓”的建設理念,在綠水青山之間架起美麗的彩虹。
邊坡加固:把次生災害防患徹底
2019年4月中旬,筆者在金安鎮新民隧道一側看到,早已澆筑完成的金沙江鋼桁梁懸索橋的塔柱高186米,遠遠望去身材修長,如同圣潔如玉的南海觀音。
而她背后運用錨索框架梁和錨桿框架梁技術制作成的一個個窗形結構邊坡護框較為規則和均勻的分布在66米高的五級邊坡上,猶如敦煌石窟顯得非常壯觀。公司局長張鴻在視察該工地時,感慨地說:“依山而建的五級邊坡高為66米,比樂山大佛只矮了5米……”
“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金安鎮素來有麗江東大門之稱,這里的地質結構復雜,位于地震活動頻繁的地震帶上,結構主要為強風化玄武巖。”項目經理王連彬非常嫻熟地給筆者介紹起了金安鎮的地質地貌和風土人情。
在談到影響施工進度時,王連彬著重介紹了山體滑坡。通過紀錄片,筆者看到項目部在剛進場時,每次暴雨過后山體都會出現大面積滑坡,遠遠望去顯得滿目瘡痍,一道道褐紅色沖刷痕跡顯得觸目驚心。
“針對強風化巖層容易導致潛孔鉆卡鉆,在借鑒以往經驗基礎上,我們采用了跟管鉆孔法 ,”在現場,工程部長吳位倫指著前面的邊坡解釋說,潛孔鉆主要依靠空壓機產生的風作為驅動力,而強風化巖層因為縫隙過多,常常會出現因漏風動力不足導致卡鉆。
技術員賈號接過話題進行了補充:“為了防止次生災害對施工現場造成破壞,我們還在靠山體一側修建了擋墻。”因為誰也不能保證加固后的山體不會再次出現滑坡和垮塌,而有了擋墻后,就等于給平臺施工上了“雙保險”。
最后,為了便于雨水排泄,施工人員每隔20米就設置一條豎向急流槽。雨水通過急流槽匯集到平臺截水溝,再流向下邊的截水溝,最后流入大橋承臺邊溝。
為了避免對新民隧道和施工平臺造成破壞,施工隊通過人工爆破的方式進行作業,每次裝填爆破量為60公斤,爆破面積為300平方。據悉,該處總共開挖土石34萬方,邊坡處理耗費資金將近1千多萬元。
筑壩存碴:把周邊環境融為一體
“啥,為筑攔碴壩還專門建了3公里的施工便道?”在聽到這個消息后,筆者既感到詫異,又打心底敬佩項目部在環保工作上的持續投入。
“當初根據估算,施工作業將產生65萬方左右的碴土,”安全總監楊杰的話匣子一打開就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但對如何安置這批碴土,著實讓項目部“一班人”傷透了腦筋。主要是大橋施工地點距離金安橋水電站僅有1公里,稍不注意渣土就會滾落至金沙江,對江水造成污染,對周邊山體和植被造成破壞。
經過三次選址和專家論證,最后將1號棄土場選在距離庫區400米外的溝壑之中,并通過修筑二級攔碴壩來存放碴土。“這里地形非常復雜,大多是溝壑縱橫,不修施工便道車輛和設備根本進不去。”吳位倫就施工便道修建進行了解釋。
針對泵車運輸混凝土往返時間過長,為了進一步節省澆筑時間,經過大伙的集思廣義,施工人員在高達400多米的懸崖峭壁上安裝了滑溜槽。為此,技術員賈號算了一筆賬:“用泵車運送混凝土每趟要花費2個多小時,通過滑溜槽只需5分鐘”。
筆者了解到,1號棄土場附近一直生活著一個猴群,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無憂無慮生活。為了避免爆破作業影響到它們的生活,項目部要求下屬施工隊完全進行人工作業。在修筑中,他們嚴格按照要求用挖掘機一點點鑿堅硬的巖石。或許是感受到人類的善意,作為主人的它們不再躲避,而是時不時地登門拜訪,站在遠處小心打量這群天外來客,時間久了便靠近施工人員,向他們討要食物。
在采訪中,筆者看到3個棄土場的攔碴壩大小不一,長短不一。技術員吳號說:最長的約有800多米,最短的也有100多米;頂部厚為3米,度部最厚為6米;高度依據實際情況而定,有的為10米,有的為8米。
在3號棄土場,管生產的副經理楊仁杰正在指揮倒渣。他告訴筆者,渣土堆置也是一項目技術活,除了要防止粉塵的產生,還要在頂部開挖排水溝防止渣土被雨水沖垮,最后還要撒上草籽還綠,讓它跟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噴淋碎石:把塵噪污染降到最低
金安鎮增明村的村民都是納西族,而剛滿30歲的楊代麗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二航報的柯老師告訴筆者,她家非常漂亮,各種綠植擺滿了小院。
問到碎石廠和絞拌站給她家帶來的影響時,美麗大方的她顯得非常爽朗:“影響肯定有啊,可是他們在為我們筑路建橋,而且一直都在想方設法降塵……”。
項目部的碎石廠和攪攔站位于金安鎮308省道旁一個小山坡上,周圍樹木蔥蘢,空氣干凈清新,仔細一聞還彌漫著潮濕的味道。“為了避免灰塵的產生,我們選擇了從源頭進行了降塵。”碎石廠的管理人員楊建主動介紹起了噴淋碎石。
在現場,筆者看到從新民隧道拉出的石頭,在被工人師傅澆濕透后,經過傳送帶送入碎石機中。此時,進料倉上端的噴淋系統會自動進行噴淋,直至將洞石全部碎完。與此同時,通過0-0.5毫米的過濾網分離出來的小石子和人工沙就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楊建介紹說:盡管每天要碎石1500方左右,但是經過碎前、碎中和碎后的持續噴淋產生的灰塵非常少。
出了碎石廠老遠便看見攪拌站10座藍白相間的物料貯存灌矗立在藍天白云下顯得特別醒目。走進院內,筆者看到路面干凈整潔,所有車輛都要經過沖洗,經檢查合格后才準出入。
在操作間,筆者看到物料在稱重計量后,由輸送系統分別送至物料貯存灌,并按各類要求進行標配,而后在攪拌主機內加水攪拌。實驗室主任卞海英告訴筆者:“通過封閉式進料絞拌,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極大程度減少了灰塵的排放”。
就在這時,霧炮車開足馬力進行空中降塵,灑水車對水泥路面進行沖洗。卞海英說:“像這樣的除塵,每天都要進行2、3次”。此外,為了防止噪音擾民,項目部規定晚上22時后,碎石廠和攪拌站均停止產生,所有車輛禁止出入。為了避免污水對周邊土壤造成破壞,他們在距離碎石廠和攪拌站300米的半山腰處修建了2個長20米、寬12米、深2米的沉淀池,派專人定期進行過濾和消毒除臭。
凌空修建彩虹橋,金沙江畔綠意濃。行將結束時,筆者通過塔柱附著電梯到達金沙大橋高186米塔柱的頂端舉目遠眺,藍天白云下的金沙江如一條通體碧綠的巨蟒在崇山峻嶺之中橫沖直撞,兩岸群山巍峨、層巒疊嶂,數不盡的自然天塹,將被華麗高速這條飛架在云貴高原之巔的彩虹串通成人間坦途,向幸福的遠方不斷鋪展。(褚 剛 盧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