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臺卷揚機準備,同時,放! 下游走得再多一點。”
“收到……下游側到位。”
這是4月8日,華麗高速項目金安金沙江大橋貓道施工現場的一段對話。在高達190米的高塔之上,42歲的楊軍迎風而立,用對講機向著卷揚機操作手喊話。話音剛落,“嘩啦啦,沙沙沙”的聲響從貓道上傳來,一排排鋼絲面網沿著粗壯的承重繩向著江心緩緩下滑。
金安金沙江大橋,目前世界在建的最大跨徑山區峽谷懸索橋,正在麗江與華坪兩岸演繹一場跨江飛渡。在兩岸主塔之間,上下游左右兩幅貓道的承重繩猶如吊橋一樣,懸掛在碧綠的金沙江上。
這個被稱為懸索橋施工“超級腳手架”的臨時便道,就是將來主纜架設的重要施工平臺。而鋪設貓道面網,就是擺在大橋上部結構現場負責人楊軍和他的作業班組面前的重要任務。
楊軍,四川涼山州大山里走出的漢子,初中畢業,從事懸索橋施工已20多年,先后參與了潤揚大橋、西堠門大橋、泰州大橋、東海大橋、杭州九橋、鸚鵡洲大橋、寸灘大橋、南沙大橋等工程建設。20年多來,他和班組成員們為一座座懸索橋掛上主纜,聯通天塹。
金安金沙江大橋的兩座主塔,分別矗立在麗江和華坪兩岸山體之上,其中麗江岸主塔基礎,幾乎是在完全垂直的山體上開辟出巨大的作業面。按照大橋的設計,兩座主塔中間,1386米的上部結構全是跨江凌空“懸掛”。要在這兩塔之間展開施工,對于有著多年經驗的楊軍來說,依然是一項挑戰。
大橋每幅貓道均由10根直徑54毫米的承重繩進行承托,在承重繩上需要鋪設面網以形成走道。筆者跟隨楊軍走上剛鋪設一半面網的貓道上感受體驗。
當日,來自山谷的風達到三四級,艷陽之下竟然吹來幾絲寒意。沿著貓道向對岸走去先是一路下坡,貓道時而搖晃顫抖,讓人心驚膽戰。面網距離江面至少有340米高,走在柔軟的貓道上就像凌空而行。“一定要走中間,看好腳下的‘路’,小心絆倒。”隨行的工人告訴我。為防萬一,筆者必須貓著腰,小心翼翼前行,花了近10分鐘時間才走了約300米遠。而在那里,有一個空缺的縫隙還沒鋪上面網,工人們正趴在縫隙邊上安裝U型鎖以緊固貓道門架。而他們所處的位置已接近金沙江的中心位置,放眼下望,極為驚險。
“膽大心細,這是做懸索橋的人必須具備的素質。”高空三百多米作業,這項常人不敢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卻成了楊軍的終生職業。在貓道施工初期,大橋中間位置的貓道面網尚未鋪設,要過到對面700多米處檢查面網牽拉情況,楊軍還要乘坐一個特制的吊籃,沿著鋼絲繩緩緩滑到對面相應位置。
逆光之下,遠遠望去,鋼絲繩固結著的吊籃形成一道剪影。楊軍就和兩名工友在大江兩岸的高空上來回穿梭,形如空中飛人。“從塔頂通過吊籃坐到對岸,一個來回就要一個多小時,這段時間幾乎全是懸空前行,膽小的人一般我不讓他們上去,危險性大,必須有經驗的才能乘坐吊籃。”楊軍說。
從一個普通農民工,到班組長,再到如今金沙江大橋上部結構現場施工負責人,楊軍也打造了一支配合默契的專業隊伍。“我們班組有60多名工人,他們中有很多都是跟著我十幾年的工友了,在空中作業注意哪些,怎樣準確傳遞信號,如何確保安全無虞,彼此都已達成充分的默契。”楊軍告訴筆者。
“我們所有人的對講機信號都要鎖定,不能隨意變更頻道,否則信息傳達不出去,就可能會發生嚴重事故。”在高空之上,楊軍和同事們構成了命運共同體,通過準確的信息傳達,進行緊密配合。
貓道鋪設需要采用鋼絲繩牽引面網,而卷揚機的操作顯得極為重要。楊軍一人要同時掌控8臺卷揚機的動態,如何保持卷揚機同步性,確保連接左右兩幅貓道的橫向通道順利下滑,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抓住核心操作人員,觀察面網前移動向,把握牽引力大小……在每次鋪設過程中,楊軍都是全神貫注,時刻駕馭著施工進程。有一次,橫向通道在江心處卡殼,楊軍勇敢地爬上通道詳細檢查發現了問題所在,與項目技術團隊一起通過增加滾輪的方式有效解決了問題。
楊軍還是一個嚴謹的人。在現場他時刻關注著每個細節。就在檢查的過程中,楊軍發現貓道面網的扎絲有幾處不到位,馬上找到相關的工人,嚴厲批評了一番,要求全部排查整改。在現場指揮的過程中,楊軍還會時不時提醒一下卷揚機的操作人員,詢問他們的工作狀態。“決不能讓他們走神,卷揚機的動作一定要高度同步,一點失誤就可能釀成事故,專心最關鍵。”一天下來,楊軍的對講機要喊上數百遍,口干舌燥是常事,為的就是時刻提醒工友們集中精力做好每一道工序。
幾乎每個時間段,在施工現場都能找到楊軍。他不是在高塔頂端指揮作業,就是在貓道之上檢查進展。楊軍說:“大家都是過命的兄弟,都是捆綁在一起的一條條生命。我不能隨便離開施工現場,我也放心不下。選擇了懸索橋施工這一工種,就不能隨便離開,少了主心骨就可能帶來很大危險,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我要陪大伙把每項工作干到底,負責到底。”
從事了20年多年懸索橋施工,楊軍總是在施工班組中脫穎而出,在進度安全和質量上走在前列。跟著他十多年的工友周華能說:“他學歷雖然不高,但喜歡學習摸索,沒事就研究圖紙,每天下班后都會在腦海中把一天的施工情況過一遍,并對第二天乃至未來幾天的工作進行規劃。”從安裝貓道承重繩到鋪設面網等過程中,楊軍還經常與項目技術人員們交流自身想法,提出的建議也多次被采納。項目的一位技術人員說:“楊軍他們更注重實踐的結果,理論是否正確,方案是否合理,班組的具體實踐最有說服力。”
4月11日,金安金沙江大橋麗江岸貓道率先鋪設完工,大橋上部結構取得又一重大節點勝利。4月22日,大橋貓道全部貫通,標志著這座世界級大橋全面轉入主纜施工階段。
工程人在天涯,大橋之上的凌空“舞者”,也難免陷入孤獨。在建設征程中,楊軍和他的團隊長期在外。2004年建設東海大橋期間,楊軍在海上作業平臺一去就是幾個月。有一次當他上岸后給家里打電話時,才得知自己的兒子已出生40天了。原來,當時楊軍手機停機,期間也不知道家里給他打了多少電話,也不知家人有多少焦慮和揪心在無聲無息中升騰、消散、升騰。
“現在感覺似乎與社會有些脫節,春節回家連電視機的遙控器都不會用了。”長期奮戰在江海之上的楊軍,建設了一座座懸索橋,卻很少回到自己的小家。“選擇了這一行業,就要舍棄一些東西,做出經得起考驗的精品。”楊軍堅定地說。
如今,金安金沙江大橋貓道貫通,大橋主纜施工即將火熱展開。索股牽引、索股調整、主纜緊固、吊索安裝、箱梁吊裝等一系列施工工序將接踵而至。楊軍和他的工友們又將面臨新一輪的挑戰。(杜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