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測量的內業處理枯燥無味,外業操作辛苦勞累,但我熱愛測量,我堅定自己的信念也收獲著自己的快樂,我是一名測量員,我為自己代言!”在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工程測量工決賽頒獎典禮上,獲得銅獎的中交二航局二公司員工張天濤樸實的說到。
張天濤可是二航局二公司測量隊里出了名的“老實人”,精于專業、不茍言笑,就連舉止都比同齡人要“穩重”。對于自己的“老實”,張天濤把原因歸結到父親身上,“父親是氣象工作者,經常跑野外采集數據,工作辛苦、單調,可他從不發牢騷。從我記事起,他就告訴我做人做事都要老實。”帶著父親的期望,張天濤開始了測量生涯。
初到項目,張天濤跟著師傅跑前跑后,師傅安排的每一件事,他都踏踏實實去做好。白天背著十幾公斤的儀器往返各個橋墩,晚上挑燈夜戰整理各項數據,項目部近百號人,食堂大廚就只對他印象深刻,“這小子太老實,忙起來沒日沒夜的,吃飯就幾乎沒準點過!”在黃海大橋項目的三年時間里,張天濤埋頭苦干刻苦鉆研。為保證大橋與十余公里外的接島引堤工程完美對接,張天濤提出在每隔一定距離施工完畢的墩身上加密測量控制點的“優先墩施工方法”,不僅克服了傳統海上測量方法存在的不足,為項目建設節約了成本,更為大橋高程控制提供了準確可靠的測量數據。
2009年崇啟大橋建設期間,一件小事讓大家對張天濤的“老實”有了更深的體會。在首個墩頂塊安裝期間,當節段梁調校至平面位置還差1.5厘米時怎么也調不動了,滿頭大汗的工人師傅沒好氣的說,“支座螺栓已經與螺栓預留孔貼死,不能再調了,一定是你們測量有問題!”“規范允許1厘米,差不多不用調了。”技術員小李也“妥協了”。“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這是關鍵部位,必須調!”張天濤的話擲地有聲。說完,他俯身鉆進箱梁底口,在滿是機油的千斤頂旁蜷成一團,對預埋孔的相對位置關系進行了仔細的測量。底口狹小到無處下腳,而他身下幾十米便是波濤洶涌的海面。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測量誤差是由預埋孔埋設傾斜引起的,隨后他與技術員協商將預埋孔進行修整,終于將首個墩頂塊調整到了規范允許偏差范圍內!看著滿臉油污的張天濤,工人師傅尷尬的說,“沒見過這么老實的測量員。”可就是因為他的“老實”,為日后的墩頂塊安裝調整提供了準確的參考值,免去了反復調試的返工工序,節約了大量寶貴的時間,加快了整個工程進度。
大門大橋是張天濤迄今為止去過最艱苦的項目。大門島有多苦,從測量隊人員變化就能知道。本來施工高峰只需要8個人的項目測量隊,前前后后竟有40余人參與其中。作為測量隊長,張天濤無奈的看到一個個徒弟離開這里。也曾有徒弟打來電話,“師父,我們老板新接了大項目,你過來當測量隊長吧,我跟著你干,還想跟你多學幾招呢。”他卻回答,“大家都知道這個項目苦,我走了,測量工作還有誰愿意來干,我走了,你這些師弟怎么辦?”“我們這邊工作環境比你那不知強多少倍,錢也掙得多,師父你就是太老實了!”原本好意相勸的徒弟碰了一鼻子灰。
2015年11月24日,張天濤在2015年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工程測量工決賽中獲得銅獎,并在北京、武漢分別受到集團及二航局領導的親切接見。回到文萊PMB大橋項目部,張天濤被同事們圍得團團轉。“快說說領導在接見你的時候都談了些什么?”“這次比賽的獎金是多少啊?”“有沒有乘機給領導提要求?”面對同事們拋出的一連串問題,張天濤扶了扶眼鏡,“沒提什么要求,我就表了個態,以后好好工作,爭取多帶出幾個徒弟。”
“嘿!你可真是個老實人!”同事們異口同聲的說到。
葉常清 龔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