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司虎門二橋項目錨碇底板混凝土澆筑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并創造了中國橋梁建設的新紀錄———單次連續進行混凝土澆筑量達到15045立方米。
一個月完成三張施工排班表
僅用5天時間,要完成15045立方米的混凝土澆筑,還要保證引橋及主塔墩身、預制箱梁等工作面的同時展開,面臨的施工組織難度、設備要求和材料保供壓力極大,如何實現成功澆筑?
“其中奧妙,唯有細節。”站在施工現場指揮臺上,項目負責人王曉夫指著組織框架圖和值班人員表,談起了“秘訣經”。
盡管只是幾張簡單的表格,卻耗費了技術主管唐孝全近一個月的時間。一開始,在唐孝全眼里這項工作“輕而易舉”,無非是哪一個人做什么事情,羅列上去就可以,然而,幾天后,當王曉夫拿到唐孝全的框架圖和值班人員表后,“夜班和白班的交接內容是什么?”“4個澆筑區,具體的振搗工人是誰?”“澆筑過程中,設備協調如何解決?應急預案是什么?”連續幾個問號,讓唐孝全啞口無言。
之后,唐孝全帶著表格上工地,一呆就是一天,不斷模擬大方量混凝土澆筑現場,每天晚上,同工區的技術員、工長一起探討容易出現的問題和應對措施,然后對表格進行修改。
一次他無意間發現,某個工人長時間地低頭施工,存在安全隱患。于是,他將每次值班各司其責的兩個人合并為同一工序輪流作業,保證每名振搗工人都能輪換,減少了工作強度。
雖然錨碇底部距離地面僅30米,但是為了保證混凝土澆筑不間斷,所有人員分成兩批,輪流原地就餐,保證了施工的連續性。項目部還指派專人進行快餐盒、礦泉水瓶的回收,防止垃圾被就地棄入施工現場。
兩班輪換時間規定在30分鐘,在保證接班人員清楚值班期間的所有施工內容后,交班人員才能離開。同時,值班領導和值班管理人員還要清楚地填寫值班表,記錄值班期間現場施工狀況和重要事項的處理結果,以方便下一位值班人員工作的連續性。
6:30分,澆筑一區泵車泵管突然發生爆裂,施工被迫停下,緊急狀態下,由于提前做好了人員安排和配件準備,1分鐘,機修工人和備用泵管到位并實施搶修,僅1個小時30分鐘,就完成了設備修復。同一天,一輛泵車發生損壞,短時間內無法進行修復,不到5分鐘,備用泵車迅速到位,并實施作業。“正是由于準備充分,避免了設備意外帶來的嚴重后果。”工區經理彭波說到。
同時,一個月里,召開專題會議5次,部門內專題會議超過12次以上、提前全面檢修設備、安全檢查5次、混凝土配合比復拌持續進行一周等,都成為了這幾張表格在原材料補料、設備應急處理、人員的組織安排等方面的“參考文獻”。
“可以說小小的幾張表,囊括了這次施工所有的施工組織安排。”王曉夫補充到。
5天組織材料進場30000噸
盡管早在一周以前,項目部就滿倉儲存了粉料、砂石料等原材料,但是仍然有3萬多噸原材料必須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組織協調。“原材料的裝運、在途、靠港、卸料,任一環節出現問題,原材料供應就有可能跟不上,造成‘無米下鍋’的后果。”項目書記樊洪雙說到。
為此,項目部約談了原材料供應商,供應商保證全力優先供應虎門二橋項目原材料,同時,項目部加派專員進駐供應場地,督促材料及時裝運。
物資部門進一步細化了人員分工,分別負責實時監控罐內粉料、料倉砂石料等物資的庫存狀況;組織原料運輸船舶的靠港時間和進倉;原材料進場后的試驗委托。任何一個環節都是關鍵,由于材料進倉時間的精確性要求極高,物資部必須根據天氣、漲潮期等計算出船舶的靠港時間和停留時間,才能保證原材料進場的及時、充足。
而罐裝的粉料則更難掌握庫存量,庫管員羅世健每隔一個小時,都帶著小本子記錄攪拌站原料庫存狀況;同時,根據混凝土生產量、設計配合比計算出消耗量,通過兩者的對比,得出精確的庫存量,制定粉料需求計劃。
原料進入料倉后,組織卸裝運轉又是一大難題。從料倉到攪拌站入倉口,盡管來回只有短短的80米,但是30000噸原材料,一輛運量為3m3的車需要運轉1萬次,超過800公里的路程,平均每一分鐘就要來回進行一次原料運輸。“第一天,連續轉了12個小時,頭都暈了,”鏟車司機林靜說到。為此,項目部加派的鏟車數量和司機,保證了材料運輸的安全,高效。
大方量混凝土澆筑溫控保證
錨碇底板混凝土施工,關鍵性技術難點就是混凝土溫控,如果溫控措施不當,將直接導致裂縫出現,作為整座大橋基礎中的基礎,后果不堪設想。“15045立方米混凝土,近4400m2面積,要杜絕裂縫,難度十分大。而溫控探頭達到26個,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混凝土澆筑;同時,連續120多個小時施工和各種設備的頻繁使用,探頭電線極易受到破壞和干擾。”負責溫控的寧善飛坦言。
項目部果斷使用了武港院剛剛使用的無線溫控設備,杜絕了電纜易破損、數據采集繁瑣不及時的弊端,大大提高數據采集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為了防止信號中斷,項目部還加裝了中繼站。
大方量混凝土溫控難度大,混凝土溫度高低,直接決定降溫速度和冷卻水的流量速度,因此,混凝土溫度數據檢測和分析,就需要24小時實時監控,容不得半點馬虎。為此,項目部安排專人進行24小時溫控數據的檢測、收集和分析。杜絕數據收集不及時,造成溫控措施失當。
試驗室根據白天和晚上溫度的不同,分別制定了白天和晚上混凝土加冰方案,指派了專人會同物資部進行原料提前降溫,確保混凝土溫度可控。
“正是由于項目部策劃得當,每一個環節控制有效,各方資源配置到位,成為本次大方量混凝土澆筑成功的保證。”王曉夫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