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奔放的八月,搭載著朝氣蓬勃的我們,洋溢著青春的氣息,開向夢想的彼岸。就是在這時,追尋著夢想的我,來到睛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的福州。
一條閩江,分開了現代化高樓林立的北岸風光和大自然田野桃園的南岸美景,但規劃修建的閩侯二橋將連通南北兩岸,連通這現代都市和靜逸桃園。來到閩侯,畫可賞,游可行,我的新征程也從此開啟。
在飛機上時,就想著,我的導師,姓易,年歲已高,資歷頗老,又會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到了跟前,看到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在四處張望著,看到我們時,他嘴角似起了一條彎兒,一朵歲月的花兒盛放著,紋路中揉搓著慈祥與和藹。我也就明白了,福州的熱,從外到內,暖暖的。
作為實習,來到這個項目,有夢想,也有拼勁,一開始卻選錯了方式。前幾天我光啃著圖紙,總想快點熟悉,二十多冊圖紙,各種細部結構,哪是那么容易就能啃完。對著1.6個G的圖紙,內心中不禁生出疑惑,我真的適合嗎?幸運的是,彷徨的我遇見了易老師,他和藹地跟我說,搞工程的,就是要把圖紙上的東西放到現實中來,作為實習生,可以先從現場入手,在現場學習,再去熟悉圖紙,特別是我們搞測量的,要想出數據,就得懂圖紙上的東西在現實中是怎樣的,我們才好去算,去做控制。
在易老師的幫助下,在前場跑著的我慢慢熟悉了橋梁下部結構,像樁基、墊層、承臺、墩身、系梁、橋臺、墊石等,也漸漸熟悉了這些結構的放樣方案、檢校方案等,并學到一些問題的檢查和處理方法,也開始與施工人員進行數據上的交流。每天做日志記錄,讓我的一次次進步變得清晰可見,慢慢熟悉了現場的我,開始接觸儀器的操作和數據的計算。儀器的操作是簡單的,對中整平,架站瞄準,來回基本就是這些,關鍵是要懂得如何控制精度,怎樣實施測量,多少才算合格,在出現問題時懂得自查,懂得解決,這便是易老師一直強調的,也是我今后儀器學習的方向。
剛開始,空間角計算是最令人煩惱的東西,茶不思,飯不想,晚上做夢都是切線和立體幾何。在易老師悉心疏導下,我對空間角的計算才算有個大致方向。
在工作上,易老師若那海上的明燈,用自身散發的光亮,指引我前進的方向;在生活中,他更像一把雨傘,艷陽下為我遮出一份清涼,風雨中送我一絲溫暖。背井離鄉的我,有太多對家鄉的思念,想著親人是否依舊,懷戀故鄉的風情味道,有憂有愁。隨著時間的過去,日常中,跟著師哥去過小湖尋找鴨蛋,見著那圓潤的一抹白,長桿帶個網,撈起的便是開心;有過在易老師房里,大家聚著品嘗易師的手藝,竹筷一夾,一送,吃進的就是歡樂;也會在夜晚的辦公室,伴著窗外蟋蟀的奏樂,聽著易老師閑聊著往事,一聲平,一聲起,入耳的便是關心。正是在他的關心和眾多師哥的照顧中,日常的歡聲笑語漸漸沖淡了背井離鄉的我心中的那絲憂愁。異鄉的生活,有著易師,有著師哥,挺好。
我應該感到幸運,因為我遇到了一個和藹的導師,他姓易,年歲已高,卻會在前面盡展雙翼,護著、教導著我前進,指導我怎樣才能飛得更高!(孫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