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靚
“滴滴滴滴……”一直響個不停的作業鈴聲,在這片安靜的大山中顯得格外悅耳,龍門吊駕駛室內的44歲女司機王亞利左手握著方向桿,右手操作著吊鉤桿,聽著對講機里的指令,熟練地操縱著橘紅色的龍門吊在滑軌上緩緩滑動,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王亞利所在的工地是二航局承建的云南文麻高速公路項目三標段1號梁場,2020年9月來到施工現場,這是她和丈夫一起上班的第4年。
“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寒。”說到龍門吊司機,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男人干的活,因為這個工作又苦又累又危險。每天面對著幾十米高的爬梯,在不足3平方米的駕駛室內一待就是一天,但對王亞利來說并不是一件難事兒。
在來工地之前,王亞利在老家全身心照顧孩子,雖然只有小學文化,卻把一雙兒女培養進了重點大學,女兒還考上了北京大學。
本該松口氣的王亞利卻沒有選擇繼續留在家中,那年已經40歲的她選擇了跟丈夫一起上工地,開啟了人生新旅程。
“我也不會其他的,當時就是看著愛人的腿經常疼得厲害仍堅持上班,我就想幫幫他,所以我也選擇了干這行。我愛人開龍門吊10多年了,我是他30多個徒弟之一,他可是參加過港珠澳大橋建設的老師傅呢。”王亞利自豪地說道。
“剛開始學的時候,因為文化程度不高,專業知識理解困難,操作流程也搞不清楚,多次都想放棄,但我愛人一直鼓勵我,我邊學邊做慢慢就堅持了下來。”王亞利回憶自己初學開龍門吊車時的困難,沒有放棄的她最終取得了相關操作證書。
“別看她只干了4年,這吊裝技術,可是能夠和老師傅相媲美。”現場施工負責人對王亞利贊不絕口。
預制梁吊裝需兩臺龍門吊同時作業,考驗吊裝司機的配合程度,一旦哪方稍有偏差,都會引起梁板搖晃,可能造成事故。王亞利總是能做到和其他司機配合默契,源于她平時主動了解工友吊裝的節奏和高度,比起其他的老師傅,她多了一份女性特有的平穩和細膩。
正是這份細膩讓她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一次,施工現場正準備架梁的時候,龍門吊卻突然停止不動了,日常維護龍門吊的老李因到城里采購,一時回不來,面對突然出現的設備故障,一群人圍著龍門吊查找故障,急得團團轉。
正在休息的王亞利立即趕到了工地,仔細檢查后發現是龍門吊電線接口松動,接觸不良導致設備故障。經過維修后,龍門吊終于正常運轉起來,現場的人都松了一口氣。
“你怎么能這么快找到故障位置呢?”現場負責人詫異地問到。“我在這臺龍門吊上待了差不多半年了,熟悉哪里容易出問題,我愛人平時也教了我一些設備維修的常識,所以才能發現它的毛病。”王亞利說。這讓現場的一幫大老爺們兒頓時紅了臉。
“滴滴滴滴……”作業鈴聲依然在這片深山中此起彼伏,仿佛是為文麻高速項目施工的加油助威,也是為二航巾幗英雄搖旗吶喊,向著牛年建成通車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