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滋滋……”在這座由彩鋼瓦搭建的鋼筋加工場里,焊花四濺,持續不斷的電焊聲在這本就悶熱的空氣中顯得格外刺耳。在公司承建的天麻高速公路1標段天保隧道進口處的鋼筋加工廠內,蘇恢瓊正專注地進行著拱架焊接作業。
一件長袖牛仔布防護服、一雙自制貼膠皮的解放鞋、一雙防燙手套、一個電焊面罩,就是蘇恢瓊進行焊接時的所有“家當”。很難想象,身材嬌小的她竟然是一位手握焊槍、馳騁項目一線焊接十余年的“女焊將”。
10年前,蘇恢瓊在造船廠跟著丈夫學習出師,僅用兩個月便學會了多種焊接手法。“焊接雖然是我教她的,但有的焊接手法她學得比我更好,比如橫焊,我怎么練習都趕不上她焊得平整。每道焊接工序,她稍有點不清楚都要刨根問底。”蘇恢瓊的丈夫笑道。那段日子里,為了練穩定、練臂力,蘇恢瓊經常一蹲就是幾個小時。上班時,她跟著丈夫學習;下班后,她拿著邊角料反復練習。平焊、橫焊、仰焊、角焊……經驗的積累以及女性特有的細致、耐心,賦予蘇恢瓊獨特的焊接優勢。高溫焊花在蘇恢瓊的防護服和手臂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印記,也帶給她日益精進的焊接技術。
苦練加上悟性,蘇恢瓊很快便在施焊量大、工作條件艱苦的造船廠站穩腳跟,她焊出來的一條條焊縫均勻、飽滿,完全看不出是一個新手的作品。此后,蘇恢瓊和丈夫進入中交二航局文麻高速、天麻高速等項目工作,就這樣在崗位上一干就是十來年。她說,已經習慣了這種和丈夫“打配合”焊接的工作狀態,能一起上下班、一起掙錢,她覺得很幸福。
“平常一天要焊10榀拱架,高峰期的時候要焊15榀,就是45根。”蘇恢瓊介紹道。寬大的鋼筋加工廠內,一邊是未經加工的鋼筋“原件”,一邊擺放著已經焊接好的拱架成品。先將鋼筋放置在放料架平臺上,向前輸送至冷彎機,根據需要的尺寸調整好角度,再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切斷至7.37米處,用龍門吊運送至焊接操作架上,蘇恢瓊便開始了她的“拿手好戲”。
仰著頭焊、歪著脖子焊、半蹲著身子焊……蘇恢瓊需要切換多種姿勢才能完成一根拱架的焊接。“呲呲……呲呲……”她左手持防護面罩,右手拿著焊槍,焊絲在1000度高溫下熔化,一朵朵藍色的火花在焊槍口綻放,隨即落下的還有她細細密密的汗珠。
焊接過程中,需將拱架立在操作架上進行兩頭連接板的焊接,剛好是身高1.53米的蘇恢瓊抬手能夠到的高度。焊完一側連接板,蘇恢瓊利用龍門吊借著巧勁用一只手便將200來斤的拱架翻了個面繼續焊接。
“電焊過程中會被燙傷,但是這么多年都習慣了。”長時間從事電焊工作讓蘇恢瓊的手臂和胸前留下了大大小小深淺不一的傷痕。電焊作業時,火星四濺,蘇恢瓊身上的工作服被燙得千瘡百孔,焊花掉落在皮膚上,瞬間就會起水泡,她身上常常是“新傷疊舊傷”,汗水浸著被燙傷的皮膚,更是疼癢難耐。
為避免燙傷和弧光輻射,她和工友們需要頭戴防護面罩,手戴厚實手套,穿著長袖牛仔布防護服。為了防暑降溫,項目為每位電焊工都配備了一臺空調扇,但也難抵板房內近40度的高溫。在這樣的條件下,不到半天工夫,蘇恢瓊的工作服就濕透了。
夫妻倆平日生活里和和氣氣,但卻會因為工作上的事有“摩擦”。蘇恢瓊在工作里的狀態,讓她丈夫直呼“工作狂”。“夏天在廠房里焊接像蒸桑拿一樣,老是感到口渴,有時候我想喝口水歇歇她都不同意,說怕中途停下影響焊接質量。”面對丈夫的“吐槽”,蘇恢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道:“在近40度的板房里焊接,怎么會不累不渴呢?我只是想把工作干完后再喝水休息,我們焊的拱架是天保隧道里作初支用的,要是沒焊好,拱架承不了力變形了,那后果就嚴重了。”
不光這個,對拱架成品的存放蘇恢瓊也有“強迫癥”。焊好的不同尺寸的拱架要分門別類、整齊排列放在鋼筋加工廠的成品區,以便需要的時候能迅速找到。就這樣,優秀的焊接技術和“摳細節”的態度讓蘇恢瓊成了工友們口中“干活麻利穩當,一點不輸男性師傅”的“女焊將”。
“老家村里的人知道我和我丈夫在大項目的工地上當焊工,都說等著我們過年回家的時候到他們家里做活呢,說放心我們的手藝!”蘇恢瓊的臉上滿是驕傲。她相信:男焊工能干的,我也能干,還能比他們干得好,干得細致!(王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