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行。如今,該項目已通車一周有余,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深中通道位于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跨越珠江口,連接深圳、廣州和中山三地,是一個集橋、島、隧和海底互通于一體的世界級集群工程,全長約24公里。作為該通道的關鍵性工程之一,公司承建的深中大橋全長2826米,是主跨1666米的三跨全漂浮體系鋼箱梁懸索橋,創下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跨徑最大、通航凈高最高、海中錨碇體量最大、顫振檢驗風速最高等5項世界紀錄。
遠離陸地、施工組織難度大、海上施工技術難度高、270米高空作業、臺風頻發、航道繁忙……項目建設過程面臨世界級技術挑戰。項目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鎖扣鋼管樁+工字型板樁+平行鋼絲索”的自平衡柔性圍堰技術,僅用45天就快速完成了成島工作;研發并應用了國內首臺一體化智能筑塔機,使塔柱施工速度達到每日最高1.2米,減少了近60%的高空操作人員;研發建造國內首臺850噸級智能化纜載吊機,成功解決了大噸位、大跨度懸索橋箱梁節段吊裝的同步穩定性問題。
在2024年國際橋梁大會上,深中通道深中大橋被授予“喬治•理查德森獎”。這一盛會是全球橋梁領域內極具影響力的學術會議。在其設立的四個工程獎項中,“喬治•理查德森大獎”自1988年以來一直頒予在全球橋梁工程設計、施工和科研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項目。
依托深中通道項目,項目團隊編制1部工法,獲得5項實用新型專利和4項發明專利,發表1篇核心期刊論文。其中《超高混凝土橋塔裝配式鋼筋工業化建造技術課題研究》榮獲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2023年科技進步獎,《水中復雜地質條件超大型深基礎建造關鍵技術課題研究》獲得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2023年一等獎。
深中通道的建成極大地縮短了珠江東西兩岸的時空距離,進一步推動了廣東省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這一壯舉不僅標志著我國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建造能力的新飛躍,而且深中通道項目的成功經驗也將為同類工程建設提供寶貴的參考方案。(游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