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3日13:26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白居寺長江大橋完成首次結構體系轉換。中交二航局供圖
人民網重慶4月23日電 (胡虹)4月22日,隨著白居寺長江大橋85號節間鋼桁梁安裝完成,大橋鋼桁梁在兩岸成功跨上輔助墩,標志著大橋完成首次結構體系轉換并結束“蹺蹺板”狀態,60米高空中的萬噸鋼梁“穩了”。
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白居寺長江大橋工程項目西起重慶市大渡口區陳家閣立交,跨越長江后東止于巴南區內環快速路太陽崗立交,全長3.687公里,其中控制性工程白居寺長江大橋長1384米,主跨660米,是世界最大跨度公軌兩用鋼桁梁斜拉橋。
主橋鋼桁梁共劃分93個節間,每個節間長15米,重約500噸,由16個桿件、1.1萬套高強螺栓栓接而成。鋼桁梁采用倒梯形布置,上層橋面寬38米,為雙向8車道城市快速路過江通道,下層橋面寬19.2米,為軌道交通18號線過江通道。全橋鋼桁梁共使用約110萬套高強螺栓,鋼桁梁總重約4.43萬噸,超過“鳥巢”的用鋼總量。
大橋鋼桁梁采用雙懸臂對稱拼裝施工,拼裝過程中懸臂長度大,結構抗傾覆風險高。鋼桁梁由兩座主塔及邊墩支撐,在中跨合龍、鋼桁梁未跨上邊墩前,鋼桁梁僅由主塔上橫梁支撐,處于一種“蹺蹺板”狀態。隨著大橋鋼桁梁成功“上墩”,鋼桁梁一側結束懸臂狀態,結構體系變得更加穩定,安全風險進一步降低,為全橋合龍打下堅實基礎。當前,鋼桁梁已安裝64個節間,安裝進度達70%,鋼桁梁橋面長度達960米,中跨合龍口剩余180米,項目部將力爭全橋于今年8月完成合龍。
白居寺長江大橋工程建成后,將成為直接連接巴南龍洲灣片區和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的重要通道,能有效改善該區域市民出行條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并成為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的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