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廣電 第1眼原創 2021-07-04 21:19
白居寺長江大橋,即將在江心位置完成合龍。這一步,是大橋施工的重要工序,往往也是控制精度要求高、施工安全風險高的關鍵環節。全國橋梁專家來渝,專程為白居寺大橋的合龍把脈。
據介紹,白居寺長江大橋長1384米、主跨660米,是世界最大跨度公軌兩用鋼桁梁斜拉橋。項目負責人介紹,大橋橋面主體結構主要由一節節鋼桁梁拼裝而成,鋼桁梁共劃分93個節間,每個節間長15米、重約500噸。全橋鋼桁梁總重約4.43萬噸,超過鳥巢用鋼總重量,共包含高強螺栓110萬套。
中跨合龍段,就是大橋鋼桁梁結構的最后一段,位于長江江心。當前,大橋中跨合龍口還剩7.5米。制約主橋中跨合龍的外在因素主要是大渡口岸側上跨茄子溪火車站的鋼桁梁施工。跨鐵施工只能在每個“天窗點”凌晨1:30到3:30的2小時內進行。
此外,大橋中跨合龍段施工工況也極為復雜,中跨合龍段兩側懸臂段長度、重量均不等,為非對稱合龍;合龍段桿件較多,需在一個“窗口期”安裝完成;晝夜溫差大,且溫度均大于合龍施工基準的20℃,受制于熱脹冷縮效應的影響,合龍精度控制難度大。
通過現場實地查看、召開技術評審會的方式,全國橋梁專家形成智囊團,針對大橋中跨合段長度修正、合龍口調整、溫度因素影響等方面,進行了技術研討和分析論證,給出了施工安全風險控制的指導意見。
不少專家表示,白居寺大橋的鋼結構,充滿了藝術性。本次來渝的專家,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就表示,“我覺得這個橋的結構設計非常富有創意,注重藝術和結構的融合”。另外,說起橋都重慶,曾在重慶求學和生活的孟凡超很有感情。作為橋梁設計大師,他對重慶橋梁建設發展,也提出了建議。他認為,橋梁僅僅是一個交通功能的結構物,重慶作為橋都要倡導和推進“結構+藝術+文化”的融合發展。
(第1眼-重慶廣電記者 周慶 廖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