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跨徑公軌兩用鋼桁梁斜拉橋白居寺長江大橋即將通車。1月23日,大橋建設者之一——中交二航局白居寺長江大橋項目工程部部長黃輝揭秘了橋梁建設過程中的“智慧建造”密碼。
主塔為236米,“催生”中心城區(qū)最高橋塔
白居寺長江大橋兩座主塔高度均為236米,相當于84層樓高,為重慶中心城區(qū)最高橋塔。大橋主塔采用空間多曲面水滴形混凝土結構,共分為55個節(jié)段,由上、中、下三道橫梁和兩個塔柱構成。兩座橋塔共使用6萬立方米混凝土,總量相當于一個“水立方”的混凝土用量,共消耗鋼材約2萬噸,相當于兩個重慶來福士水晶連廊的用鋼總量。項目團隊利用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高塔高摻量泵送混凝土施工技術、超長間隔期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關鍵技術等,攻克了鋼筋配料、線性控制、模板加工、高塔混凝土泵送、大體積混凝土防裂等難題。
合龍精度高,誤差不超過兩根頭發(fā)絲
不僅如此,白居寺長江大橋鋼桁梁采用倒梯形布置,共劃分為93個節(jié)間,由110萬套高強螺栓栓接而成;全橋鋼桁梁總重約4.43萬噸,超過“鳥巢”的用鋼總量,相當于6.3座巴黎埃菲爾鐵塔的用鋼量。鋼桁梁架設以兩座主塔為支點,分別向兩側進行雙懸臂對稱拼裝施工,拼裝長度大、結構抗傾覆風險高。項目團隊嚴把各項工序,利用“蹺蹺板”原理,在次邊跨及中跨采取壓重措施使鋼桁梁順利搭上邊墩,成功完成邊跨合龍;再通過通過合龍口調整、合龍口線性測量、合龍長度修正等過程控制,高質量完成0.1毫米精度要求的中跨合龍任務。
“0.1毫米是什么概念?普通人一根頭發(fā)的直徑是0.05毫米到0.08毫米,也就是誤差最多不超過兩根頭發(fā)絲。”黃輝介紹。
作業(yè)難度大:鋼桁梁架設施工橫跨7條鐵路軌道
此外,大橋建設過程中需依次跨越老成渝鐵路茄子溪火車站、中交碼頭、大渡口濱江路及巴濱路,施工環(huán)境復雜,安全防護要求高,對外協(xié)調難度大。其中,作業(yè)難度最高的當屬橫跨7條鐵路軌道的鋼桁梁架設施工。項目團隊堅持產研結合,經過和成鐵局多次溝通,在搶用凌晨兩小時“天窗點”的跨鐵施工中,研發(fā)出下掛在鋼桁梁下方的“自行式一體化防護平臺”,該平臺既能與鋼桁梁施工同步推進,又能防止高空落物,確保施工安全,獲得國家專利授權。而在整個白居寺長江大橋建設過程中,施工人員共獲得國家專利9項、重慶市工法2項,以及中國建筑業(yè)協(xié)會、重慶市建筑業(yè)協(xié)會、重慶市市政工程協(xié)會等各類QC成果獎項1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