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絲路網 2019-04-22 17:33:36
長期以來,馬爾代夫沒有橋,連接各個島嶼的主要途徑是擺渡,中馬友誼大橋是馬爾代夫人民期盼的一項民生工程。這座由中國交建旗下二航局承建的大橋全長2000米,可以將馬爾代夫首都馬累和旁邊的機場島連接起來,當地百姓和赴馬游客可通過這座橋5分鐘內往返于兩島之間。
新華絲路網馬累4月22日電(記者朱瑞卿、唐璐)在馬爾代夫首都馬累,當人們路過一座名為勒汗迪•邁贊的街心花園,總會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仔細端詳墻壁上那幅中馬友誼大橋的巨幅畫作:海天之間,一座宏偉的大橋屹立其中,惟妙惟肖,生動多彩……這幅畫的作者是當地畫家阿里•阿米爾。
澎湃的海 畫中的橋
2016年10月底,阿米爾接到政府部門布置的一項工作:在這座即將開放的公園墻壁上繪制一幅中馬友誼大橋的畫作,要求在一周內完成。
長期以來,馬爾代夫沒有橋,連接各個島嶼的主要途徑是擺渡,中馬友誼大橋是馬爾代夫人民期盼的一項民生工程。這座由中國交建旗下二航局承建的大橋全長2000米,可以將馬爾代夫首都馬累和旁邊的機場島連接起來,當地百姓和赴馬游客可通過這座橋5分鐘內往返于兩島之間。
阿米爾在國外研修期間也沒有見過大型的跨海大橋。因此,盡管他此前專修法醫繪畫,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擅長根據描述快速描繪出人、物的樣貌,但描繪跨海大橋對他來說卻是從未有過的經歷。
“我看了大橋的設計造型效果圖后,感到非常漂亮,而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按設計圖樣把大橋、周邊環境展現于近50米長的墻上,這可是一項挑戰。”阿米爾說。
而在阿米爾構思大橋之時,中國交建二航局的施工隊已經在狂風怒浪里艱苦作業了300多天。
水清沙幼,碧海藍天,魚群環繞,浪漫的馬爾代夫讓人遐想翩翩。然而在大橋中方的建設者眼中,這一切絕無浪漫可言。要知道,中馬友誼大橋所在的開闊海域,周圍幾無遮掩,水深達46米,涌浪周期長,海底之下是極為復雜的珊瑚礁地質。
回憶起項目初建時的窘境,項目總工程師程多云依然歷歷在目,“初期,我們到這里準備搭設棧橋。大橋施工海域浪高超過3米,涌浪周期最長有14秒,海水流速超過每秒1.5米。焊接棧橋時,工程隊安排專人負責觀察涌浪,涌浪一來,觀察員馬上呼喊,施工人員立即起身,將焊鉗高高舉起,浪一過,繼續焊接。”
伴隨海水日復一日的沖刷,中國建設者在2016年6月底將大橋馬累側的400米棧橋全部“啃了出來”,在海上開辟出一條“施工生命線”。
當阿米爾拿起畫筆勾勒大橋的壯美之時,中國建設者已經吊裝起中馬大橋主橋首個鉆孔平臺。2016年10月6日,主橋首根樁基開鉆。
眼看著墻上的“藍圖”變成現實,阿米爾感慨良多,“真是太快了,令人難以想象。”
面對未來,阿米爾還有新的打算。他說,如果時間充裕,他會把大橋畫得更加精致,將來還會帶著學生們到岸邊多創作一些有關大橋的作品。“如有可能,我非常渴望建一個橋梁博物館,讓更多的人了解大橋。”阿米爾說。
浪漫的海 幸福的橋
2018年8月30日,全長2000米的中馬友誼大橋建成通車。為了慶祝這一輝煌的時刻,馬爾代夫自8月31日起連續7天舉行慶祝活動,掀起了一股濃烈的“大橋熱”。開通次日,5對馬爾代夫新婚夫婦在這里舉行了新穎浪漫的“大橋婚禮”。
從不可想象到奇跡般實現,中馬友誼大橋是馬爾代夫的幸運橋。新人拉普說,非常榮幸被選中在剛剛開通的中馬友誼大橋上舉行婚禮。“結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大橋將為馬爾代夫人帶來新生活,我們申請在大橋上舉行婚禮,也是希望大橋會給我們帶來好運。”
大橋婚禮充滿儀式感,橋兩側的護欄邊除了中國和馬爾代夫國旗之外,還增添了很多別具匠心的鮮花裝飾,耳邊回蕩著緩慢柔情的背景音樂。參加婚禮的每對新人在橋面上享有一塊屬于自己的活動場所,擁有一個鮮花棚。橋上不時可見身披白色婚紗的新娘和英俊灑脫的新郎走過,嘉賓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8月初,當馬爾代夫住房與建設部通過媒體發布有關組織“大橋婚禮”的消息后,社會反響強烈,250多對新婚夫婦申請參加。不過由于場地有限,最終只遴選出5對幸運的新人。
齊亞達與麗沙拉也是有幸被選中的新人。齊亞達說:“中馬友誼大橋是馬爾代夫歷史上第一座大橋,這是馬爾代夫第一次在大橋上組織婚禮,擁有這樣多個第一次,新婚的我們非常幸福。”
夢想的海 未來的橋
在中馬友誼大橋建設初期,不少馬爾代夫民眾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當地女孩阿米拉說:“最開始,我和身邊許多朋友都覺得這是天方夜譚。如今,一件‘不可能的事’變成了現實,這是一架通向未來的橋!”
如今,寓意著“夢想”的中馬大橋,成為馬爾代夫的地標性建筑,極大地方便了當地百姓的日常出行。
從地圖上看,中馬友誼大橋好似一根扁擔,挑起了兩端的馬累島和機場島,實現了馬累島、機場島、胡魯馬累島之間的三島互聯,推動了環馬累生活居住圈的發展。
胡魯馬累島意為“鄰近馬累之地”,這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年輕城市,被當地人稱為“青年城”。它的面積比馬累大3倍多,有面積更大的公園、體育場和海濱沙灘。馬爾代夫中國貿易和文化協會副主席薩烏德說,馬累大約1.5平方公里的面積上居住著10萬余人,為了改善首都擁擠的居住環境,馬爾代夫政府正在胡魯馬累島上建造惠民住房。
中馬友誼大橋的開通,讓胡魯馬累島更加富有魅力。這座島上的一家餐廳領班拉賓丹興奮地說,“大橋通車后,來就餐的客人明顯增多,到了周末很多住在馬累的人會來此用餐,店員都忙不過來。家住馬累的客人會打電話給我們提前訂餐,然后只需開摩托車十幾分鐘就能過來,將食物直接取走。”
大橋投入使用后,馬爾代夫政府隨即開通了大馬累公交線,9輛嶄新的公交車開始往返于大橋兩端,每天52個班次,每20分鐘一班。公交線使馬累與機場島之間不再依靠渡船往返。“現在,這條公交線一天運送乘客最多達7000人次,我們有近100名工作人員服務于這條公交線,公交車未來將增加到22輛。”公交線管理員尼山說。
馬累居民納西德哈帶著3歲的兒子乘坐公交車時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現在我隨時可以帶著兒子到對岸的公園玩,而大橋開通以前,可沒這么容易。”
家住胡魯馬累島的馬累維拉中學女生艾莎說:“以前我上學經常會遲到,因為乘船會受到天氣的影響。學校早上8點上課,為了趕時間我必須要在5點左右起床,就算這樣,能不能按時到校還要看輪渡的情況。現在,有了大橋,每天早上坐爸爸的摩托車只用十多分鐘就能到學校了。”
如今,無論馬爾代夫官員還是民眾,一提起大橋,都會豎起大拇指用中文說:“好!謝謝!”
“大橋建成后將有效緩解馬累島的擁擠狀況,為大馬累環礁的經濟發展打通交通大動脈,為馬爾代夫中心城市功能拓展和經濟騰飛奠定重要基礎。”馬爾代夫住房與基礎設施部長穆罕默德•穆伊茲說,“友誼大橋是馬爾代夫經濟發展之橋、社會發展之橋,大橋的建設打開了我們發展的大門。”
責任編輯: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