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甌江北口大橋公司獲悉,甌江北口大橋南錨碇首節鋼沉井已完成拼裝和混凝土澆筑,預計在明年春節前南錨碇將開始進行下沉,今后在大橋上發揮出固定懸索、傳導拉力的作用。同時,記者獲悉,甌江北口大橋包括中塔基礎、南塔基礎、北塔基礎、 錨碇和南錨碇在內的五大基礎結構均已全面鋪開建設。
11月2日,記者來到位于靈昆的甌江北口大橋土建3標施工現場。南錨碇為重力式錨碇,基礎采用沉井結構形式,沉井高67.5米,約22層樓高,共分13個節段進行拼裝。甌江北口大橋采用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的設計,錨碇牢牢扎根在岸上,起到平衡主纜拉力、傳導拉力和錨定效果,打個比方來講,錨碇類似于秤砣,只是這是一個巨型秤砣。
巨型秤砣到底有多巨大?
負責3標施工的中交二航局項目總工蔣建介紹,南錨碇鋼沉井平面尺寸為70米*63米,相當于10個標準籃球場大小;共需混凝土澆筑量為23.7萬方,需鋼材1893. 5噸,重量相當于10架波音747飛機之和,鋼筋使用量則相當于一座埃菲爾鐵塔。
巨型秤砣如何壓“千斤”?
記者了解到,沉井被隔墻劃分為30個倉,將通過挖掘地下軟土和灌注混凝土的方式幫助沉井下沉,在穿透40多米厚的淤泥層后抵達卵石層并穩穩著陸其上,那么,在今后大橋建成之后,大橋的自重以及負載的載重都可以通過纜繩和錨碇傳遞到地下。
巨型秤砣有啥施工難點?
因南錨碇位于靈昆島新建海岸堤壩后方,錨碇區上部為全新統沖海積、海積淤泥質黏土夾粉砂、淤泥等,地質條件差,沉井的施工就相當于要在豆腐里建造一個超大型工程。南錨碇也因此成為我國首次在淤泥土質中建造的陸域超大型沉井。為改良這部分土地條件,中交二航局從今年5月開始,連續施工65天,用6875根達到國內現有砂樁機極限長度的砂樁完成地基處理,并在處理后的地基上安裝墊塊,以確保鋼殼模板拼裝過程中的標高保持一致,保證精度。
甌江北口大橋是甬臺溫高速公路復線和南金公路跨越甌江的控制性工程,項目起于樂清黃華,止于靈昆島,采用“兩橋合建”的形式,上層為甬臺溫高速公路復線,下層為南金公路,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技術難度最大、建造工藝最復雜的橋梁之一。目前,甌江北口大橋五大基礎結構全面鋪開建設。與南錨碇隔江相望的北錨碇位于樂清一側,將通過開挖山體進行固定,目前已開挖25萬立方米;北塔完成樁基8根;南塔完成樁基6根;中塔超大型鋼沉井自5月份開始拼裝,已完成接高至第9節。
(文章來源 2017-11-05,《溫州日報》19691期 記者夏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