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2019-02-25 封面新聞 記者 李雨心
在伶仃洋寬廣遼闊的海面上,有一座長55千米的大橋,它如同蜿蜒的巨龍般騰飛于伶仃洋,成為海上最美的一道風景線。這是港珠澳跨海大橋,被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也是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而在這項“超級工程”背后,凝聚了無數人建設者的汗水和心血,其中,還有“80后”建設者張洪長達7年的奮斗歲月。
2月25日,歷時兩個月的評選,通過5875萬全國網友參與投票、點贊推薦,由封面新聞主辦、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指導的“新青年?上封面——2018年度封面人物頒獎典禮”在深圳正式舉行,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團隊當選2018年度“封面人物”,港珠澳大橋沉管最終接頭青年突擊隊隊長張洪代表團隊出席了頒獎典禮。
2018年,對于張洪來說是具有非凡意義的一年。在當年的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這座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東連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是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之后,我國又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也是中國橋梁建設史上技術最為復雜、環保要求最高、建設標準最高的“超級工程”。其中蘊含的,還有張洪7年無悔的青春,以及無數同張洪一般建設者的汗水。
將時光撥回2011年,當時張洪從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不過4年,初來港珠澳大橋項目,就和團隊一同面臨著“無先例可循,無捷徑可走”的難題。在7年的歲月沉淀中,張洪和團隊不僅突破了技術上的難題,成為第一個掌握國內超長深埋沉管預制技術的團隊;他本人也從施工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一步步成長為技術主管、工程部長、副總工,副經理、總工。
“我能夠代表港珠澳大橋團隊來領獎,感到非常榮幸。其實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團隊中,青年建設者占了很大的比重,達到了70%-80%左右。我們的建設者有四五千人,那么青年建設者大概有三千多人。”站上“封面人物”的領獎臺,張洪也是感慨萬千。“想引用一句我們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的話,他當時經常用者一句話來勉勵我們,他說‘我們趕上了中國最美好的時代,我們工程師在這個時代是非常幸福的’。強大的國力支撐,讓我們年輕人能夠煥發光芒、大展手腳,完成夢想和抱負。”
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id=1690184&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