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甌江之上,兩座高塔遙遙相望,巍然屹立。這里是世界首座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溫州甌江北口大橋現場(以下簡稱“北口大橋”)。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所有留守項目部的建設者們全身心投入到抗疫之中,做到疫情防控和復工籌備同時進行,彰顯了新時代建設者敢打敢拼的精神風貌。
嚴密部署,帶頭上陣
2月10日下午,北口大橋土建三標項目常務副經理湯立用了兩個多小時將施工現場各個角落再次巡查了一遍。盡管還沒正式開工,對湯立而言,春節期間的安全檢查依然重要。
回到辦公室后,他繼續梳理疫情防控和復工籌備的事情。“2020年是大橋建設關鍵之年,本該如火如荼施工,而嚴峻的疫情卻讓大橋建設暫停下來。但是停工不停步,我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籌備,其中安全檢查是復工的必要前提。”湯立說。
疫情爆發以來,湯立和班子成員迅速成立項目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果斷采取措施加強疫情防控,編制項目疫情防控專項預案,明確了責任分工。除了整體部署工作以外,湯立每日都要將防控的具體工作全部檢查一遍,尤其在疫情“日報告”、“零報告”制度落實上,堅持嚴謹篩查,及時準確報送。
帶頭參加公共區域大掃除大消毒,到工人住宿區檢查衛生環境情況,向工人宣傳疫情防治知識并為他們發放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作為一個管生產的負責人,湯立卻成了“大管家”、“大保姆”,即便是春節期間也從沒閑著。
“做好自我防護,也是對他人負責。”這是湯立一段時間以來常掛在嘴邊的話。他嚴格把關人員出入管理,取消了節日期間的聚餐等活動,并細致觀察員工情緒的變化。“如果有一個人受到感染,影響的就是整個工地,這個春節雖然不熱鬧,有些沉悶,但要耐住性子,不到處亂跑對自己好也是對大家好。”遇到有思想起伏的員工,湯立總會及時與他們談心交流,讓大家充分理解了項目部的安排。
急人所急,百里馳援
“項目部電話記錄最多的人是誰?”無疑就是項目物資部長游德明,一名有著多年物資管理經驗的骨干職工。在疫情爆發后,一時間口罩等防疫物資告急。項目部尚有一批留守人員堅守在這里過年,再加上未來復工還需大量人員到場,籌備防疫物資成為棘手問題。
在了解情況后,原本在老家休假的游德明立即四處聯系廠家,一時間電話打爆,詢問了數不清的供應商。游德明靠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勁頭和多年工作經驗,終于聯系到自己的老家南通有一批防護物資。
得知這個消息后,年近50的他激動得就像個孩子。1月30日,他當即從老家出發趕往廠家,裝好采購到的一批一次性口罩、酒精棉等緊急防護物資后,獨自駕車奔赴溫州,將物資送到了項目部。
從外地來溫就相當于跨區域返程,按照規定游德明需要接受醫學隔離觀察。于是,項目部為他進行了體溫檢測和消毒。緊接著,游德明主動回到宿舍進行自我隔離。就這樣,原本準備休假的游德明在家還沒有待上幾天,就只有在項目隔離室中度過至少兩周的時間。“這個是必須要的,我要對大家負責!”游德明說。當同事們了解到游部長的情況后,紛紛為他豎起大拇指:“他不僅僅是送來了防疫用品,更重要的是更加堅定了大家抗擊疫情的決心!”
“讓我的多跑腿,換來大伙的理解支持”
項目人力資源專員申騰武,是一名剛參加工作一年半的95后黨員。今年春節,是他第一次在工地過年。
項目疫情防控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外防輸入、內防發生”。申騰武與安全部同事白天黑夜輪流值班,密切關注留守人員情況,仔細篩查統計。同時,他還逐一統計已回家“三返人員”信息,及時掌握了在家員工健康狀況,為返崗安排提供了數據支撐。
項目部對所有返程人員實行隔離觀察,嚴格限制其觀察期內出入公共場所,并為其劃定單獨浴室、洗衣槽、廁所,每天定時消毒。被隔離起來的同事或多或少有些不解和抱怨:“我假期一直待在家沒外出,一路經過那么多道檢查,能有什么問題嘛?”
面對大家的情緒,申騰武仔細體味了這些平日里一刻不得閑的同事們的心情,耐心地說:“非常理解,但疫情當前,項目目前在家同事還有好幾百號人,如果沒有鐵的紀律,所有人的安全就無法保證……”
申騰武一邊努力爭取大家配合,一邊帶頭沖到最前面。為減少聚集可能,他每天挨個宿舍督查,并花上兩三個小時給所有人測體溫,晚上做清潔消毒后回到辦公室已是8時多,還要整理相關數據,一天下來忙得團團轉。每天收集到員工訴求,他還及時跟項目領導反映,并推進這些問題迅速解決。同事們看到這位小伙如此勤快,紛紛點贊。申騰武說:“讓我的多跑腿,換來大伙的理解支持,這是很值得的。”
目前,北口大橋項目疫情防控工作正穩步推進,防疫物資正在多方籌措之中。除了加強清潔消毒、隔離觀察等工作外,員工返崗管理、后續技術方案編制也在進行中。在線辦公、視頻會議、電話探討復工問題……一切都在高效推進。“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必將戰勝疫情,盡快恢復生產,讓我們努力建功甌江,安全高效建好北口大橋。”湯立在工作群中這樣鼓勵大家。(映天)